姓名文化的演变——唐宋明清时期的姓名文化(三)
昨天我们讲了唐宋明清时期的姓名文化其中的一个特点,叫做起名时候崇尚美词,今天我们接着讲另外一个特点——起名时喜欢引用典故诗文。
自唐以后,还出现了引用典故诗文起名的做法,这类人名显得高雅深隽,无疑是文人斑。
如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系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北宋词人周邦彦,取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清代王先谦,字益君,出自 《尚书》“谦受益”之句。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崇尚先贤,希望“先贤再世”,起名有意与先贤相连,这也是唐宋以后起名的一个特点。
宋人愈成在《萤雪丛说》卷一记载:“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 (按:仰慕颜回也);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 (按:仰慕韩愈也),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或曰鲁,或曰拙,或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如司马氏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尝择称呼之美哉?
尝观《进士同年录》: 江南人习尚机巧,故其小名多是好字,足见自高之心;江北人大体反真,故其小名多非佳字,足见自贬之意。”从 《萤雪从说》 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宋代起名的习俗及与前人的不同之处。
尊老养老乃我国传统。素有崇高地位的老人,在宋代最为人所敬重,以致时人起名亦常以“老”字自褒,什么赵学老、李商老、徐某叟、王次翁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孟子语录得以淋漓尽致地贯彻执行。
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链接: https://zhanbugua.com/wen/a1b8992890b12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