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的演变——唐宋明清时期的姓名文化(二)
昨天我们讲了唐宋明清时期的姓名文化的第一个特征二字姓名的流行,今天我们接着讲唐宋明清时期姓名的第二个特征。
唐武则天以后,由于佛道渐衰,科举制度得到了巩固发展,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就成了一般文人习用的起名常用字。
五代时期起名最常见之字 (时境字) 是“彦”字。“彦”是知识分子的美称。 《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孔氏传:“美士曰彦。”清代学者赵翼在 《甘二史副记》 中有“五代人多以彦为名”条。
对唐末以后见于史书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作了统计: 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宦官支彦勋、魏博节度使乐彦桢、东川节度使顾彦郎等;梁有著名的铁枪王彦章、大将谢彦章,沧州节度使卢廷彦、寇彦卿等 19 人。
唐晋之间有中书焦彦宾、供奉官刘彦瑶、伶官史彦琼、兵马都监夏彦郎等 28 人。
晋、汉之间有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保大将军张彦超、先锋指挥使史彦超等 26 人。
汉、周之间有尚肇奉御金彦英、监军李彦从、左卫上将军扈彦珂等 12 人。
唐乃盛世,歌舞升平,国富民强,无论大区还是草民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这在当时的名字系统中也有反映。
唐代人名的最大特点一是名与字相同,一是喜欢标榜排行,名是用来自称的,字是让朋友呼唤以示尊重的,名字相同,则自己与别人在称呼上就不分你我了,这种自谦且谦人的形式在较为开放的唐代出现是正常的,像郭子仪字子仪、李鼎字鼎、司马之礼字之礼、孟浩然字浩然等。
唐人的行第称呼流行是社会生活打在人名上的第二个烙印。杜甫的 《草堂诗笺》诗题上的称呼,满眼行第字,如韦十六评事、樊三十三侍御、高三十五书记适、李十五丈等。唐人诗文集中,这种行第称呼是第一特征。见此特征,断为唐诗,八九不离十。
这种习惯不仅畅行于诗中,而且朝野上下、闺阁内外都很流行,如唐高祖呼裴寂为裴二、明皇呼宋济为宋五、德宗呼陆贽为陆九,是为朝中君臣间的亲昵;徐十一娘、占三娘、朱十二娘、陈州一娘等,洋洋大观,是为闺阁间的和睦。今人读唐史,单从姓名中即可了解唐时的和顺氛围。
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链接: https://zhanbugua.com/wen/3c1b2161c592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