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的历史演变——东汉时期的姓名文化
昨天我们说了秦朝的姓名文化,今天我们接着介绍下一个朝代,东汉时期的姓名文化。
汉朝与秦朝相比普遍比较有文化,汉赋和汉乐府诗就体现了这一点,汉赋讲究形式的工巧华丽,汉诗追求诗意的深长隽永。汉人的文学意识也反映在汉人的姓名风尚中,导致汉人的姓名不再像秦朝时那么质朴乃至粗野,而且开始讲究用字、追求寓意,开始用姓名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汉高祖刘邦白手起家,崛起草莽,一群贩夫走卒,南征北战,最后一统天下,成为一代帝国的开国元勋。刘邦改名的故事前面我们也不止一次说过,刘邦原名叫刘季,这就是伯仲叔季的季,刘邦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但是没有三哥,不知道是不是夭折,到了他就叫刘季,他还有个弟弟叫做刘交,刘邦的名字就是他父亲随便给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这也符合秦朝起名的特点。后来快要称帝时萧何建议他不能用这个名字,太土太俗,才改名刘邦,邦的意思就是安邦立国。
高祖的事业大大激发了汉人的英雄气概,使汉代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生出一种浩然之气。汉高祖刘邦《大风歌》 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诗句,更激发了汉人的豪情壮志因此。高祖的成功很自然的就称为当时民众的榜样,他改名的事迹同样也得到民间群众的效仿。
汉代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功名心、事业心。从西汉开始实行的察举制度,又一扫权力世袭的旧习,为汉人实现事业追求功名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汉人的姓名中就非常强烈地反映了汉人建功立业、授勋封侯、治国安邦、至君尧舜的崇高志趣,如:
韩安国,字长孺,西汉梁国成安人,汉景帝时率兵击退吴国叛兵,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和卫尉,与匈奴战败而死。
张安世,字子儒,西汉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为一代富豪。
赵充国,字翁孙,西汉大将,陇西人,武帝、昭帝时,率军抗击匈奴有功。宣帝时封为营平侯。名“充国”取“充国之光”之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逐那人,宣帝时任太守,迁京兆尹,执法不畏权贵。广汉的意思是广大汉朝之义。
这些都是通过姓名来体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例子。
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链接: https://zhanbugua.com/wen/9a204f68d8978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