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八字起名> 正文

姓名文化的演变——五四时期的姓名文化

  • 八字起名八字起名
  • 八字起名
  • 45

姓名文化的演变——五四时期的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的演变——五四时期的姓名文化

前几天我们介绍完了唐宋明清时期的姓名文化特点,今天我们来接着讲,今天讲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姓名文化。

五四时期,汉族人名受国外影响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仰慕西洋的繁荣和发达,在人名中抒发其意;另一方面,鉴于清廷腐败,有志之士又在人名中抒发了“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意愿,如章太炎、赵炎午、胡汉民、于右任、戴天仇等都是爱国主义的提现。

19 世纪,封建社会的铁门在***战争的炮火轰击下洞开,西方列强的入侵,在中国社会冲起阵阵惊涛骇浪,同样西方文化也伴随着流入中国,从而很多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走到中国民众面前,从文化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为中国人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人名作为社会的忠实镜子,折射着这种历史的起伏。

“五四”前后,各种各样的书刊杂志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乔治”、“约瑟”、“玛丽等名字。“德”、“赛”二公潜人人心的情形在人名中亦有反映。

赫胥黎《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观点的影响,李天择、张竞生、钱竞存、文竞雄的名字大受欢迎。

另一方面汉族人名的重姓氏,且名、字、号齐备的结构亦受到清理,人们再也不把姓名作为一种血缘关系的外显,而当作一种纯粹的符号,随意改姓、随母姓甚至不要姓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作家选用笔名取代了本来姓名,成名后干脆以笔名作为真名使用,直至作古,像曹禺原姓万,名家宝,鲁迅姓周,名树人等。当然使用笔名也是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安全方面进行考虑。

随着封建社会的倒塌,历时千年之久的避讳制度也被彻底革除了。对尊者、长者之名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一反常态,常以其名来命名其他事物。

最突出的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宇来命名的有中山大学、中山陵、中山装,几乎每个城市都能找到“中山大道”或“中山街”。

另外,社会上同姓不婚现象已成为旧习而丢弃,不少同姓氏的男女喜结良缘,伉俪双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