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到底是什么?从伏羲八卦到周易哲学,新手入门必备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原创 观隐先生
2024-03-24原文
〓观隐命谈〓
感谢您的关注!
《周易》是我国一部最玄妙的经典之一,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氏创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后来,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
《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了,但《周易》还在,于是通常我们说的《易经》就等同于《周易》了。
事实上,伏羲氏画的八卦图只是最基本的图像符号,而且这还是八卦中的阳爻。有阳必有阴,与阳爻对应的还有阴爻,即中间断开的两短横。伏羲氏画出了最基本的符号,这就叫“一画开天”,这一画被后世尊称为“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那么这一阴一阳两个符号够画几个卦呢?答案是一个也画不出来。因为三个爻位全部相同就是一个单卦,三个阳爻叫乾卦?,三个阴爻叫坤卦?。由此可见,仅有阴阳两个爻的话只能画出两个卦,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八个单卦相去甚远。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当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的时候,闲来无事,就把伏羲的八卦拿出来推演,结果这一推演就发现了很多奥秘,也推演出了很多新的含义。
《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
《易经》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伏羲创造了八卦图;文王发明了卦辞,后在周公著作下卦辞产生;孔子发明了十翼,为《易经》插上翅膀。
《易经》历经了上古(伏羲氏)、中古(周文王)和下古(孔子)三个时代。首先是伏羲氏创造了八卦;其次是周文王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最后是孔子撰写《十翼》。
事实上,伏羲氏画的八卦图只是最基本的图像符号,我们称之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这是在讲述宇宙形成的一个过程,而《易经》则是在演绎这些规律。
所以,伏羲氏画的八卦又叫“先天八卦”,我们还不能将它称之为《易经》,顶多说是《易经》的前身。
到了周朝时期,文王发现伏羲氏所作的先天八卦并不能很好地用来推演事物的发展,于是他就改变了阴阳爻在卦中的位置,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天八卦。
他将三爻组成的八卦演绎成了六爻组成的六十四卦,加上卦辞、爻辞,就成了《周易》一书,也叫《易经》。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和解说,写了专门研究《易经》的传世之作《易传》。《易传》共有十篇,称为“十翼”。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就是将《易经》从一本用来占卜算命的书,上升为一门高度的哲学,这是孔子对《易经》最大的贡献。
《周易》就是周朝时期的《易经》,其“周”字,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周朝,即《周易》一书形成于周朝。二是指周转,循环之意。其“易”字,包含了三种意思,即所谓的“三易”原则:“变易”,“简易”和“不易”。
《易经》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古人眼中,《易经》之书,如同一部神奇的天书,可通万物之情,可解天下之惑。
其实易经并不难学,一共也只有64卦,却足以解万千世界。学习易经要灵活的去看待易经中的智慧,不要死记硬背。如果大家想学习易经,首先要熟记8卦的符号,然后是64卦的符号,也就是64卦的名字。
然后需要懂得阴阳五行的原理,天干地支的排列,五行的生克制化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孔子所做的“十翼”,也叫《易传》,它是学习易经必不可少的东西。
当熟悉这些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去看易经的原文了,也叫卦辞、爻辞,再与孔子的《易传》相结合,就能更好地理解易经中所蕴含的大智慧了。
〓观隐命谈〓
?
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链接: https://zhanbugua.com/wen/1496a1d736b96bbb.html